主页 > 游戏 > 正文

​今年最“赛博朋克”的动画,并不是《赛博朋克:边缘行者》

2022-11-14 18:04 来源:真问网 点击:

今年最“赛博朋克”的动画,并不是《赛博朋克:边缘行者》

虽然不是脑后插管,但也差不多了。

温馨提示:本文含有少量剧透

若要论今年最成功的科幻动画,那《赛博朋克:边缘行者》毫无疑问是首选。凭借着扳机社出色的制作,这部动画几乎将《赛博朋克 2077》这个从推出到现在都没有过大版本更新的 " 烂摊子 " 给盘活了,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虽然从众多角度上来看,《赛博朋克:边缘行者》都是一部极为出色的作品,但如果你仅以 " 赛博朋克 " 这一概念所讨论的内核出发,会发现《赛博朋克:边缘行者》与 " 赛博朋克 " 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的关联性。

若抛开其极为贴合近代赛博朋克视觉美学的艺术风格,其故事中对 " 赛博朋克 " 这一概念的刻画,其实是浅尝辄止的。这让其作品有着相当通俗的故事表达的同时,也显得整部作品更像是一个 "Boy meets Girl" 的近未来版本。

这并不是在指责《赛博朋克:边缘行者》浅薄。事实上,若它不是选择了这样的故事范本,大卫、露西和丽贝卡等人的故事也不会如此令人痛彻心扉。既然得之桑榆,自然失之东隅。

只是,如果你想看更为专注地讨论 " 赛博朋克 " 的动画作品,在今年推出的众多动画中,其实有另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这部作品前不久刚刚完结,在《赛博朋克:边缘行者》热潮消退后,它曾一度占据着讨论热潮的核心,有的人贬斥它不过是几个经典作品的缝合怪,也有的人认为这是今年最为出色的科幻神作,但不管大众对它的评价如何,都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是今年在 " 赛博朋克 " 上讨论最为深入的作品之一。它并不着眼于近年来极为流行的 " 霓虹灯下迷离人生 " 的赛博朋克美学,而是专注于去讨论每一部 " 赛博朋克 " 作品都必须去探寻的问题——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对人类的未来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部作品的名字,叫作《万神殿》。

在讨论《万神殿》前,首先要介绍一下它的原作作者——刘宇昆。这个名字虽然在国内有些名声不显,但他在国际上却是个名声颇大的科幻作家,他不仅是世界上首位获得过星云奖和雨果奖两大科幻奖项的华裔科幻作家,也是让国内科幻作品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之一——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与陈楸帆的《荒潮》,都是经由他的英译与推广,才得以为欧美科幻读者所熟知。

而《万神殿》,则改编自他的短篇小说系列《末日三部曲》(《枷锁神明》《天堂战争》与《死得其所》),这个系列围绕 " 上载智能 "(Uploaded Intelligence,简称 UI)这个科幻概念展开,以一个平凡家庭为着眼点,讲述人类在意识上传后转化为彻底的 " 数字生命 ",在互联网时代彻底实现 " 数字成神 ",进而引发一场现代意义上的 " 众神之战 ",最终导致现存的人类社会体系破灭新生的故事。

刘宇昆翻译的《三体》三部曲

"UI" 并不是个十分新鲜的概念,在各种各样的作品中都有登场。比如,《攻壳机动队》中的草薙素子,最终形态便是一种 "UI"。它是一种将人类意识上传到机器或者网络,转而以数字编码形式存在的一种技术,经常会用来当作讨论 " 永生 " 或者 " 自由意志 " 等事物的载体。很多人心心念念的 " 脑后插管 ",便是一种通往 "UI" 生命的表现形式。

《万神殿》由于有刘宇昆本人来担任剧本改编,故而动画相较于原作有了相当大的扩充,原作相对灰色的故事也有了大量的细节填充与节奏调整,这些不仅让整个作品变得更清晰明朗,也让故事内容更为丰满易懂。此外,在这个文本视觉化的过程中,刘宇昆显然还参考了不少出色的影视作品的创意,你能在这个作品里看到《黑客帝国》《楚门的世界》等作品的影子,也能看到刘宇昆埋在画面边角的一些彩蛋——《EVA》中的 NERV 标志,《攻壳机动队》中的草薙素子,以及 " 苹果教父 " 史蒂夫 · 乔布斯等。

对 " 乔布斯 " 的致敬,基本上装都不带装的

相较于许多出色的动画作品,本作的开头可以说是平平无奇,冷峻而普通的画面风格与同时期的《赛博朋克:边缘行者》难以相提并论。一个在校园生活中频繁遭受霸凌的亚裔女孩,更是无数作品中老生常谈的故事展开。

而也如那无数作品中那些平凡的主角一般,无趣、不如意乃至残酷的平凡生活,会在某个时间节点迎来天翻地覆的转变。而对于本作的主角之一麦蒂(Maddie)来说,这个节点在她于聊天软件中收到几个神秘人发来的 Emoji 表情时到来。

这一点相当 " 与时俱进 ",用 Emoji 来聊天是当代互联网居民所特有的一种聊天文化,虽然我看不懂,但就是有很多人能够领悟个中含义。

这个神秘人是麦蒂病逝多年的父亲大卫(David),他当年在即将离世前经由一个科技公司字符律动(Logorhythms)的秘密实验而被上传大脑,从此变成只能生存在 " 赛博空间 " 的数字生命 "UI"。一开始,大卫只是作为单纯的科研工具而为字符律动工作,不仅被剥夺了记忆,也被剥夺了情感,只剩下纯粹的理性与数字思维。后来,字节律动发现注入情感与部分记忆后,他的工作效率会提高,因此大卫开始恢复了自己的人格,也因此开始与外界——他的女儿,有了沟通。

后来在麦蒂的帮助下,大卫逃离了字符律动,获得了自由,并与其他有着类似经历的 "UI" 相遇。经过一系列事件,这些 "UI" 决定联手对抗字符律动,避免有其他人遭遇跟他们一样的事情,就此引发人类与新生命 "UI" 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为了避免剧透,这些主要内容大家还是去看动画吧。

在这个过程里,"UI" 作为数字生命,其内含的 " 人 " 与 " 机器 " 的双重属性,有着相当激烈的交锋,由数据组成的 "UI" 仍然具备着其身为人时的情感与记忆,却无法获得其身为人时所能拥有的触觉感官,他们不再能与亲密的人拥抱,也不再能真切地体验曾经怀念的一切。

新旧生命形态带来的撕裂,在不同的 "UI" 身上呈现出了不同的表征,尤其是在剧中所有人都面临着因为技术缺陷带来的 " 死亡威胁 " 时,这些表征都被极端的境况所放大。

有的人因此而迷茫,不断寻找着与旧日生活建立纽带的方式。比如大卫会与麦蒂一起玩 VR 游戏,从而形成 " 赛博空间 " 下的情感连接。

大卫在游戏里没有 " 脸 " 的形象,似乎也有着一定的隐喻

也有的人因此而抛弃人性,借由成就 "UI" 时带来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获得了互联网时代下的 " 神性 ",走向 " 数字神明 " 的道路。比如钱达(Chanda),他以新的种族自居。

钱达想当 "UI" 的救世主

科幻作为人类基于科技发展而对未来抒发的一种幻想,虽然其能承载的思考是无限的,但追溯其源头,总是避免不了看到一种对 " 向上发展 " 的念想。纵然,新浪潮科幻下诸如 " 赛博朋克 " 等思潮的出现,充满了种种对 " 黄金时代 " 恢宏庞大且无比美好的未来的反叛,但细化到人类社会的个体本身,你还是能够看到其中存在的、对于 " 超脱 " 的苦思。

无论是 " 血肉苦痛,机械飞升 ",还是 " 上载智能,数字神明 ",其所阐述的,本质上还是人如何能够超脱 " 肉体 ",迈向永生或更高层次生命的一种询问。

图源:Pixiv@えすてぃお," 机械神教 " 有着无数信徒,机械与肉体结合也是一种独特的美学

某种层面上,你能够将《万神殿》的故事,视作是 " 赛博朋克 " 源头之一《神经漫游者》的后续思考。但这部作品有趣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人像原子一样从整个人类社会剥离开来,完全向内去探寻一个人在真正实现生命跃迁时的种种不同,反而是以一个单一个体为原点,将 "UI" 对人的影响,从其本身辐射到周遭的人,继而彼此连接,构成对社会图景的冲击。

控制人类的通讯,向人类发射导弹,名副其实的 " 冲击 "

这符合刘宇昆作品中一贯蕴含的 " 为爱写作 " 的风格。在《万神殿》的故事中,你能看到非常细腻的情感描写——恋人之间由于不同生命形态的变化而产生的矛盾;一个和睦家庭因为父亲的去而复返带来的撕裂和冲突;一个生命在绝对孤独且死寂的境遇中逐渐步入扭曲的变化。而奇妙的是,在 " 爱 " 这个纽带下,它们或彻底消亡或逐渐释然,最后似乎都在迈向和解的道路。

随着故事的发展,你会恍然发现为什么这个讲述 "UI" 的故事,会将主角放在一个失去父亲的少女,而非任何一个成为 "UI" 的人身上。相较于已经部分 " 超脱 " 的那些 "UI",围绕这个少女而构建的人际关系,反而能够更清晰地反映故事的全貌,以及呈现那些人与 "UI" 之间情感的变化。

在一个 "UI" 已经成为可能的世界里,这种方式无疑是最能够去呈现 "UI" 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的方式之一。

当然,你能够嘲讽这种故事模板无非是在复现一些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以最烂俗的家庭剧的方式展开。但不能否认的是,即便现代社会中,人已经逐渐走向原子化的个体,还是会有无数人在寻找与他人结合,成为一个 " 分子 " 整体的可能。

曾经我非常讨厌《星际穿越》的结尾,我认为在浩瀚的宇宙维度下,人渺小的个体意志,根本不能够起到任何的作用。因为," 爱 " 就能解决一切的大团圆逻辑,让我对这部作品极为唾弃。也因为这种厌恶,我甚至还跟一个意见相左的朋友互删了微信好友。

但在看完《万神殿》之后,我会愿意与《星际穿越》和解。

虽然我依然觉得这非常扯

探寻物质世界运转的规律,是科学的事情,而讨论科学与人的关系,才是科幻的事情。无论放在什么维度下,科幻所最终回归的,始终是人本身。而无论是丑恶、欲望、善良还是冷漠,最能够概括人之本质的词语之一,肯定是 " 爱 "。

不过,《万神殿》的故事让人信服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它以 " 爱 " 为主题,将这个冷冰冰的科幻故事讲得温情十足,还是因为他在阐述 " 爱 " 这一主题的同时,借助故事另一个主角凯斯宾(Caspian)的经历,以并行的方式,讲述着人类的 " 爱 " 无法改变的无情现实——技术的进步是无人能够阻挡的。

凯斯宾从小生活在一个被完全设定好的人生之中,作为引领整个世界发展的天才 " 乔布斯 " 的克隆人,他完全按照着另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在成长。

而当他意识到了自己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都是虚幻的后,他选择的是将 "UI" 这种能够让全人类实现 " 超越 " 的技术,彻底销毁。但整个故事的走向,"UI" 与人类产生的冲突,以及注定到来的世界变动,其实在他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乃至在他诞生之前,就已经 " 注定 " 了。

他的愤怒、迷茫、决断,以及他的 " 爱 ",在整个世界的集体选择下被无情地碾碎。人类选择 "UI",走向 " 超脱 " 的道路,不会因为他而改变,只会因为他顺应了这一切的事实,而更快地到来。

归根到底,人是复杂的动物,每时每刻都处于 " 兽性 " 与 " 神性 " 的交织状态,这种状态放大到整个世界时,就会变成一个凹凸不平的,但不断在向前滚动的车轮。

从剧本完成度与整体作品的表现力来说,这部分内容在《万神殿》中并没有被很好地展现。只有八集的篇幅,显然不足以展开这种宏大的故事,特别是前四集几乎完全着眼于几个 "UI" 的家庭与人生矛盾的情况下。

《万神殿》的整体故事,在后四集中毫无疑问是存在一定质量下滑的,原作中被寥寥数笔勾勒出来的 " 数字神明 " 大战,在画面中变成十分老套的 " 赛博武僧互殴 ",世界政局的变动,也显得仓促而草率。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没有经费把这段做得更 " 炫酷 "

这种一口气没续上的问题,是《万神殿》在口碑上存在巨大分歧的主要原因。

但仅从故事内核的传达来说,《万神殿》勉强完成了它的任务。整个第一季,把麦蒂、凯斯宾两位主角及其周遭人物的情感与挣扎,都勾勒得淋漓尽致。"UI" 技术对人类的冲击,人类对 "UI" 的态度变化,以及那股不可阻挡的技术发展洪流的表现,也算是传达出来了。即便最后的发展有些美中不足,但也算瑕不掩瑜。

至于那些不满《万神殿》缝合各种作品的指责,说其不过是《黑客帝国》与《楚门的世界》等作品乱炖的评价,我个人会认为并不到位。因为,其讲述的故事与上述的那些作品中所讲述的时间点,并不那么重合。

你可以将《万神殿》视作是一个发生在《黑客帝国》之前的故事,人类还生活在一个比较现代的空间之中,还没有一个 Matrix 将整个人类社会吞噬,"UI" 还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其给人带来的影响尚且没有定论。

而凯斯宾的故事,则是在《楚门的世界》之后会发生的故事。楚门的挣扎与选择,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由的追逐,最终都定格在了他于摄影棚门前那句 " 早安,午安,晚安 " 中,对于他之后如何面对 " 真实 " 的人生,并没有多少着墨。这种 " 真实 ",反而是整部剧集中凯斯宾所一直面对的,他的身份认同与自我挣扎,并不等同于楚门那种对真实与自由的向往。

所以整体而言,我会认为《万神殿》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科幻作品。纵然,它在艺术表现与故事呈现上,其实不如同期的《赛博朋克:边缘行者》,但从其故事所探讨的内容,以及对 "UI" 的讨论上来看,它有着相当多可供咀嚼的空间。

人类的科技发展,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就像白日幻梦一样迅猛。这种迅猛,甚至让《三体》将 " 技术爆炸 " 当做黑暗森林法则的前提这种事,存在着相当的可信度,可谓是将荒谬的现实表现到了极致。

而《万神殿》的故事,某种程度上是将 "UI" 当做是有一次 " 爆炸 " 的引线,在已经相当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一个能够带来新的 " 超越 " 的技术的出现,对单一的个体,以及对整个社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你能一定程度上在刘宇昆的设想中管中窥豹。

这也是科幻小说为何会逐渐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通俗读物类型之一的重要原因。它扎根于现实,又超脱于现实,仅以想象力挥洒笔墨,也因想象力而成就无穷魅力。

我很期待《万神殿》的第二季。